<optgroup id="uikbi"><i id="uikbi"><del id="uikbi"></del></i></optgroup>
      <track id="uikbi"></track>
      長江商報 > 城固大盤村3000畝茶園助農增收 發展多元特色產業成富民“良方”

      城固大盤村3000畝茶園助農增收 發展多元特色產業成富民“良方”

      2021-10-11 07:22:16 來源:長江商報

      9月,大盤村的獼猴桃已經掛果待采。本組圖片 長江商報記者 李彪 攝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 江楚雅

      城固縣派駐二里鎮大盤村是陜西漢中市城固縣南端的一個山村,幾年前,被評定為貧困村。2017年,大盤村實現整村脫貧。

      多年來,大盤村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狀況,積極鼓勵引導群眾發展苗木花卉種植、茶葉栽培加工等產業增加群眾收入。

      大盤村村支書方志友對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表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的根本出路!爱a業‘造血’貴在精準,不能‘一窩蜂’,要有計劃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利用好資源,讓貧困戶發展產業選得準、有門路、發展快、能致富!

      大力發展茶產業成支柱產業

      大盤村位于城固縣南部山區,由于晝夜溫差極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常年云霧繚繞,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是優質茶葉的理想產區。

      天池山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就在這里。每年春天,茶園里的3000余畝茶樹全部進入豐采期,每天基地茶青采摘量保持在200斤以上。

      為了促進大盤村的經濟發展,大盤村黨支部引進無性系茶園建設,剛開始大家不敢冒險接觸這樣的新品種,村委會的幾個成員帶頭種植無性系茶苗,全村老百姓就這樣一戶接著一戶地跟著干起來。

      兩三年下來大盤村光茶葉加工作坊就有大大小小10多家,其中4戶貧困戶光榮摘帽,平均每年產茶2.5噸,每年的3月中旬至8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可采,采茶、賣茶成了村里婦女、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甚至許多孩子都能靠節假日進茶園采茶賺點零花錢。

      針對技術上的難題,縣里通過特派科技員的方式幫助村民解決。舒啟華是城固縣派駐大盤村的產業脫貧技術服務隊科技特派員,他對茶葉種植技術和市場行情了如指掌,經常給農民搞培訓、送技術、幫忙銷售。在城固縣,像舒啟華一樣在貧困村開展產業技術服務的技術員有300多人。

      在一系列的有效舉措下,茶葉已經成為大盤村的支柱性產業,方志友向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介紹,全村有豐產茶園1300畝(其中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新栽450畝、2017年新栽200畝),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2個,入社農戶102戶,每畝茶園年均收入4000元左右,群眾通過采摘、銷售鮮葉等收入大幅增長。

      產量有了,加工配套體系也逐步建立,城固縣天池山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城固縣米倉山茶葉專業合作社和9個茶葉加工家庭,主要通過種植采摘技術指導、采摘鮮葉用工、收購鮮葉、實施產業項目用工、配股分紅等形式帶動群眾增收形式。

      有了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大盤村的茶產業發展蒸蒸日上。2017年,城固縣天池山有機茶專業合作社實施茶葉清潔化流水線項目(資金15萬元)配股帶動貧困戶30戶,戶均配股5000元,2018—2020年每戶分紅300元,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分紅3000元;2018年,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實施無性系茶園建設項目為10戶貧困戶每戶配股5000元,2019—2020年每戶分紅300元。

      方志友信心十足地對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說,今年底爭取建廠收外貿茶 ,提升茶葉附加值,高質量無污染的茶一斤可以賣到50至80元。

      多元化特色產業齊頭并進

      大盤村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多年來,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狀況,積極鼓勵引導群眾發展苗木花卉種植、茶葉栽培加工等產業增加群眾收入。

      2004年,村里引進試種景觀櫻花成功,到2010—2012年頂峰時期每畝櫻花最高收入達10萬元,經過10多年的引導培育、基地不斷壯大,櫻花、七葉樹、紫薇等苗木栽培已經成為該村一大特色主導產業,2013年被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基地規模1200畝;組建苗木專業合作社2個、專業技術協會1個,帶動苗木種植戶450戶,其中種植大戶30戶、科技示范戶45戶,累計培育苗木800余萬株;2018年實現產值440萬元,苗木年收入萬元以上的農戶達50余戶。

      村里還引進漢中科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來大盤村發展山地獼猴桃,許多中老年人都入園務工,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村上其他多家企業和合作社每年都會給村民們分紅。 目前流轉大盤村土地80畝,栽植獼猴桃。采取固定人員長期入園務工、從事管理工作和短期季節性用工相結合方式,與78戶貧困戶簽訂了勞務用工協議,2017年以來共計支付勞務用工費用10多萬元。2019年實施獼猴桃園建設項目,為80戶貧困戶每戶配股3000元,戶均分紅180元。

      此外,在村里的甘家溝二長灣和戚家溝種植雷竹400畝,改造了村集體閑置的林地,打造了經濟生態林,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格局。2020年入股天谷藥業90萬元,村集體年分紅5.4萬元,壯大了集體經濟。

      就這樣, 在多種產業的齊頭并進下,村里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自2008年以來,已修建面積達標的住房295套,安置313戶,全村徹底消除了土坯房,貧困戶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2017年大盤村在全鎮率先實現整村脫貧,并持續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收入,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加。

      大盤村通過多種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只是二里鎮各個村落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二里鎮緊抓脫貧攻堅重大戰略機遇,立足綠色、銀色、彩色三大產業,突出“生態立鎮、產業強鎮、旅游興鎮、商貿活鎮”四大戰略,不斷激發改革創新活力,尋求經濟社會新突破,實現“三生融合”新發展。

      經過5年多的奮斗,二里鎮高質量完成了3026戶8091人貧困戶、19個貧困村出列脫貧摘帽的任務,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落下的目標。通過實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安全飲水改造提升、通村道路硬化、人居環境改造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里鎮大盤村村支書方志友(中)接受長江商報公益記者采訪。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一级黄色A片网站
        <optgroup id="uikbi"><i id="uikbi"><del id="uikbi"></del></i></optgroup>
        <track id="uikbi"></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