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 黃聰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增收是根本。漢中特色農產品正以“集群”的架勢,向外界展現豐收的碩果。
9月下旬,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來到漢中洋縣,在蔡倫墓祠旁,來自漢中市9縣2區及洋縣各鎮(街道)的特色農產品齊聚,收獲的興奮和購買的喜悅都寫在每位農民的臉上。
在城固縣二里鎮小盤村獼猴桃示范園里,700畝獼猴桃迎來采收季。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技術”的產業化之路,預計今年可帶動全村貧困戶分紅近20萬元。
在文西村的草莓大棚里,70畝地每畝產量已超過1000公斤,總產值達160萬余元。下一步,該村還打算把鄉村旅游做起來,爭取做到三產融合。
10月22日,第28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漢中展館集中展銷來自11個縣區和“味見漢中”品牌公司的60余家企業提供的200余種產品,全面展示漢中市鄉村振興成效、特色模式和典型經驗,成了農業現代化的“硬核”產品。
再現“蔡侯紙”原始工藝流程
洋縣是一個集自熱風光和人文歷史一體的城市,有秦嶺四寶“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還有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蔡倫墓祠、紅色革命舊址等。
9月25日,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來到位于陜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蔡倫墓祠就在這里。
在蔡侯祠的獻殿內,陳列著這里出土的漢代陶瓦片和印紋磚,以及造紙古遺址留下的鐵鍋、石臼等造紙使用的各類工具。1984年至1994年,翻修蔡侯祠之際,先后發現漢磚、陶罐、五銖錢、“永初二年辛酉歲”和“泰始五年”銘文磚,證明這里在東晉和南朝劉宋時期均有修葺。
2000年前的中國,紙張尚未普及,文字都被刻在竹簡上供人閱讀。以竹片制作的書籍,不僅耗費工料,攜帶起來也非常不便?吹竭@種情況,蔡倫便蒙生了造紙的念頭。
公元102年,蔡倫擔任尚方令負責監督宮廷物品制造的官職。由此,蔡倫接觸到了東漢時期最精湛的手工技藝,為他著手改進造紙技術提供了方便。
經過反復嘗試,蔡倫終于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成功造紙,從而大大降低紙張成本,為紙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在蔡倫墓祠,院內依次建有構紙原料儲存坊、漚料坊、蒸料坊、除雜坊、碓坊、切料坊、抄紙坊、焙紙坊等手工造紙作坊。
2002年,為再現蔡倫發明造紙原始工藝流程,在墓祠旁興建了蔡倫紙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融紙文化與蔡侯抄紙工藝為一體,建有茶廳、紀念品堂等配套設施。
工作人員向長江商報公益記者演示“蔡侯紙”的制作過程,完整再現古老制法的主要工序。
而在蔡倫墓祠旁,三天后,當地政府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豐收節活動。
不打農藥的獼猴桃
9月28日,漢中市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暨洋縣首屆有機獼猴桃采摘節啟動儀式在洋縣龍亭鎮蔡倫墓祠景區文化廣場舉行。
在特色農產品展區,來自漢中市9縣2區及洋縣各鎮(街道)的特色農產品備受青睞,群眾紛紛駐足咨詢、挑選購買。
這一天,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來到了陜西城固縣二里鎮小盤村的獼猴桃示范園里,700畝獼猴桃迎來采收季,預計產量可達1000噸左右。
果園里,一層層獼猴桃架高低錯落地分布在田間地頭,整齊有序,一根根藤蔓上掛滿了圓潤飽滿、細膩多汁的獼猴桃。
“我們這里的獼猴桃不打農藥,盡可能讓獼猴桃有無擾的‘原生’生長環境,使其‘野生長’,從而獲得天然生態的獼猴桃果實!毙”P村村委會副主任李仲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近幾年小盤村通過發展獼猴桃產業園帶貧效果明顯,李仲興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全村136戶貧困戶,通過入股獼猴桃產業園參與分紅的達到125戶,覆蓋面積比較廣,預計今年可帶動全村貧困戶分紅近20萬元!
說到種植高地獼猴桃,漢中科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科步農業”)可謂功不可沒。據了解,該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技術”的產業化之路,大力推行獼猴桃規;N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服務之路。目前,公司現已投資1800多萬元,在城固縣二里鎮大盤村、小盤村及7個扶貧互助合作社種植獼猴桃3000多畝。
科步農業董事長陳招德介紹,“我們通過流轉土地、吸納貧困戶進園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方法,增加貧困戶收入。自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帶動全鎮560戶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及配股分紅獲得收益,戶均收益7800多元!
計劃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游
不僅是獼猴桃,漢中市還讓各地種植各類水果,形象特殊農業。
9月28日中午,在文西村的草莓大棚里,負責人俞張華正帶著村支書李春厚查看今年草莓種植情況?粗笈锢镆磺鹎鹁G油油的果苗,兩人開始算起了今年的收成和收入。
“今年收成應該比去年高不少,如果可以的話,明年我還準備再擴建30個大棚!庇釓埲A喜滋滋地對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說。
今年36歲的俞張華不是本地人,來自浙江紹興的他,2007年在浙江杭州開了一家餐館,之后又承包了別人企業的廚房,當起了廚師。用他的話來說,與草莓結緣,完全是機緣巧合。
李春厚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2017年,文西村開始大規模實施產業轉型,流轉了100畝土地打造扶貧產業園草莓基地,一期建成70畝、搭建30個標準化草莓大棚,開始嘗試有機奶油草莓種植。
如今,草莓基地的畝產量已超過1000公斤,總產值達160萬余元。不僅如此,俞張華今年還在原有的奶油草莓基礎上,開始嘗試栽培水蜜桃草莓和巧克力草莓。從餐飲業“跨界”到草莓種植,他越干越起勁!斑@里的村民很淳樸,我很喜歡這里。能幫助大家增加收入,能幫整個文西村發展壯大!
“下一步,我們還打算把鄉村旅游做起來,爭取做到三產融合!睂τ诖謇锏奈磥戆l展,李春厚有很多構想,例如依托草莓大棚打造觀光旅游項目等!按遄釉絹碓狡,村民越來越富裕,但發展的腳步不能停,我們要做得更好,大家才能過得更好!
10月22日,第28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圍繞“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主題,在為期5天的會期內大會將突出鄉村振興、科技惠農、上合元素、國際交流等特點。
漢中展館面積216平方米,集中展銷來自11個縣區和“味見漢中”品牌公司的60余家企業提供的200余種產品,全面展示漢中市鄉村振興成效、特色模式和典型經驗。
如今,漢中擁有了一批獼猴桃、草莓、櫻桃等果園基地,由此更有底氣將豐收的成果展現給全國。
科步農業董事長陳招德正在采摘獼猴桃。長江商報記者 盧姍 攝
蔡倫墓祠。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攝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