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uikbi"><i id="uikbi"><del id="uikbi"></del></i></optgroup>
      <track id="uikbi"></track>
      長江商報 > 漢中栗子壩村完善設施解決“三難”   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漢中栗子壩村完善設施解決“三難”   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2021-11-01 07:57:12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 張璐

      清澈的河水從小區旁潺潺流過,一幢幢六層小樓整齊排列、錯落有致……這里是佛坪縣岳壩鎮栗子壩村陜南移民安置點。

      這兒的居民黃珠秀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要不是搬進了移民點新房,我們家也要遭災!”2015年6月,佛坪縣普降大到暴雨,造成多處山體垮塌,特別是岳壩鎮栗子壩村受災嚴重, 無線通信、固定電話、道路、水電等不同程度中斷。而陜西今年雖遭遇近60年最強降水,但是該縣陜南移民工程安然無恙,近1.2萬名移民在新居安全度汛。

      據了解,佛坪縣地處秦嶺腹地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2011年以來,為從根本上消除自然災害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滿足群眾搬遷的迫切愿望,該縣搶抓陜南移民政策機遇,將滑坡點、河邊、溝邊、水庫邊居民和吊莊戶、特困戶等全部列入移民搬遷計劃。

      住進新房心里亮堂

      在佛坪縣岳壩鎮栗子壩村記者看到,村民安置房前花團錦簇,不少小轎車停在小區門口。

      村民王勇樂呵呵地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自己原來居住在山上,家家戶戶都是依山而建的土房,出行難、用電難和吃水難這“三難”擋住了村子發展和村民致富的道路。一遇到暴風雨房子就會漏水,家人的安全都無法保障。自2012年8月搬下來后,現在的新房面積達到80平方米!鞍嵯聛砗醚!出行方便,看病、上學就在家門口,黨的政策太好了!”

      走進岳壩鎮栗子壩村安置點,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安置新房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皩掗煹乃嗦吠ǖ酱,干凈的自來水入了戶,出行難、用電難、吃水難徹底得到了解決!

      村民王勇對記者說:“我家做房子當時總共花了不到8萬塊錢,政府補助了很多,說實話我們內心是非常感激的!

      據了解,栗子壩村地廣人稀,僅有213戶67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7戶。因深處秦嶺南麓山區,只有一條主路通往村外,村子長期以來都受貧窮困擾。

      王勇介紹,以前他主要是在家里務農,基本上賺的錢只能維持生計,前幾年開始,他開始進城務工,學習了一些手藝,現在生活水平比原來好了很多!艾F在我和妻子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八萬元!

      廣開就業渠道

      為進一步改善栗子壩村村容村貌,打造美麗鄉村,提升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2017年8月份,教育體育局包扶的栗子壩村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共投資15萬元,按地方特色和風格設計,為栗子壩村臨街20家個體經營戶統一更換牌匾,使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了解到,栗子壩村在2017年就已實現整村脫貧,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讓村民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2018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建起3600平米、能放20萬袋袋料的香菇大棚。

      從香菇大棚開始建設到擺放香菇袋料,43歲的村民胡寶林一直在香菇大棚務工,每天能掙100元,他的愛人也在香菇大棚務工,一天掙80元。胡寶林告訴記者:“現在到外地打工活難找,錢難掙,村里搞香菇產業讓我們在家門口就有穩定的收入!

      據了解,岳壩鎮栗子壩村地處秦嶺腹地,距佛坪縣城六七十公里,適宜優質香菇生產。村委會主任伍程勇介紹道,目前,栗子壩村野生板栗規模已達到2萬畝,嫁接改造板栗也有1800畝,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在全縣都穩居第一。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注意到,盡管今年村里的板栗因天氣原因導致收成大幅減產,但伍程勇依舊春風滿面。據介紹,除了支柱產業板栗外,栗子壩村還有香菇、天麻、豬苓、蜂蜜……特色產業百花齊放,讓村民們從此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栗子壩村沿河修建的新農村。本組圖片 長江商報記者 盧姍 攝

      伍程勇向記者展示野生板栗。

      伍程勇介紹野生與普通板栗的區別。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一级黄色A片网站
        <optgroup id="uikbi"><i id="uikbi"><del id="uikbi"></del></i></optgroup>
        <track id="uikbi"></track>